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太子李承乾。
公元626年,李世民通过“玄武门之变”登上皇位,是为唐太宗。当年十月,李世民册封年仅8岁的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,在册封诏书上,李世民夸赞李承乾:
地居嫡长,丰姿峻嶷;仁孝纯深,业履昭茂,早闻睿哲。
可以说,李世民对李承乾寄予厚望。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,李承乾会在18年后试图发动政变。
为了培养李承乾,李世民把房玄龄、魏征、于志宁、孔颖达、张玄素等一批学识渊博、为人正直的老臣都派到东宫辅导太子。李承乾在这些老师的教导下也的确非常优秀。
既然李世民选择李承乾为太子,又十分欣赏李承乾,李承乾身为太子,只需要坐等父亲百年之后,不就可以登上皇位了吗?他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呢?
实际上,李承乾之所以会选择谋反,有三方面原因:
第一,弟弟李泰步步紧逼。
李承乾8岁被立为太子,饱受父母信任。身为长子,李承乾以身作则,对待弟弟们也非常亲厚。在当时的皇宫之中,可以说是父慈子爱、兄友弟恭。
但随着弟弟们的长大,兄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。李世民的嫡次子(第四子)李泰被封为魏王,他从小聪慧过人,李世民非常喜欢。李泰早有夺嫡之心,他一方面在李世民面前拼命表现,另一方面拉拢大臣,渐渐地,在李泰的身后有了一批“魏王”的支持者。
黄门侍郎韦挺和工部尚书杜楚客是李泰的心腹,这二人常常帮李泰联络大臣,暗中弹劾太子的种种不是。李承乾见李泰威胁到了太子之位,心里压力极大。
第二,李承乾对李世民态度的误判。
贞观十年,长孙皇后去世,李承乾在失去母亲的呵护后性情大变,做出许多荒唐事,例如豢养男宠,私自面见突厥使臣等,被李世民多次批评教育。而魏王李泰行事谨慎,多次受到李世民的表扬。
贞观十六年,李泰编撰的《括地志》完稿,呈献给李世民后,李世民非常开心,给李泰的赏赐规格超出了太子李承乾。李承乾被李世民多次批评后本来就有些颓废,再加上李承乾有脚疾,他看到李泰的赏赐规格后,认为李世民想废长立幼,于是动了杀机。
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曾劝李世民赏赐魏王的规格不能超过李世民,李世民给李安俨的回复是:“太子虽然有脚疾,但他是我的嫡长子,我不可能舍弃嫡长子而立其他儿子。”
可见,李承乾认为李世民会废长立幼,实际上是对李世民态度的误判。
第三,受一帮逆臣怂恿。
唐朝开国名将侯君集曾是李世民最信任的武将之一,侯君集参与了“玄武门之变”的策划和执行,是李世民登基的大功臣。然而,侯君集后来在灭高昌国的时候因为贪墨珍宝被李世民冷落,因此对李世民有怨恨之心。侯君集的女婿在东宫任职,他通过女婿知道李承乾的怨怼心理,因此劝李承乾谋反,侯君集说:“我的一双手,就是为太子殿下所用的!”李承乾本来只是对李世民有所不满,但有了侯君集的支持,李承乾有了谋反之心。
另外,李渊的儿子李元昌、杜如晦的儿子杜荷以及城阳公主等人也都怂恿李承乾逼宫,这些人的支持下,李承乾终于开始筹划政变。
毕竟是父子,在李承乾的计划中,他并不想杀掉自己的父亲,而是想控制李世民,逼李世民退位。这一招恰巧是李世民当年在“玄武门之变”中使用过的,可谓“有其父就有其子”。
按照李承乾的计划,他事先在东宫设下埋伏,然后要装作病入膏肓的样子,引诱李世民到东宫看望。等李世民进入东宫,就迅速控制李世民,逼李世民写下禅位诏书。
可是,历史仿佛在给李承乾开了个玩笑,在李承乾谋反之前,李世民的第五子李祐因谋逆被杀,在彻查这桩谋逆案时,牵连到一位叫纥干承基的武将。纥干承基任职于东宫,为了保命立功,他在狱中把李承乾要谋反的计划说了出来,唐太宗李世民听完之后,大惊失色,连忙派重兵包围东宫,然后让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李勣、萧瑀等朝廷重臣成立“调查组”,彻查纥干承基所说的话是否属实。就这样,李承乾的谋反计划还未实施,就败露了。
太子谋反,李世民非常心痛。但既然谋反已成事实,到底如何处理李承乾呢,李世民犯了难。
上文说到,在李承乾谋反之前,李祐已经谋反。李世民对他的第五子李祐的处理是:贬为庶人、赐死于太极宫。
如果以李祐为参考,李承乾或许也要被赐死。但李承乾毕竟和李祐不同,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子,是李世民一手培养的接班人,从小深获李世民喜爱,若就这么被赐死了,不仅李世民内心承受不了,而且,在百年之后,人们还会因此而诋毁李世民。
所以,在大殿上,发生了这样一件诡异的情形,李世民问几位宰相:
“众位爱卿,你们觉得怎么处置李承乾?”
唐朝是群相制,同一时期有多名宰相,当时朝堂上共有4位宰相,分别是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李勣、萧瑀,再加上5位重臣:孙伏伽(大理卿)、岑文本(中书侍郎)、马周(御史大夫)、褚遂良(谏议大夫)。这9个人都不约而同地低下头,谁都不敢说话。因为他们若说赐死李承乾,这就相当于让李世民杀子。他们若说留李承乾一命,就相当于说谋反罪不容诛。怎么说都不对,所以选择沉默。
朝堂上寂静一片,站在远处的一位七品小吏站出来,插了一句嘴,让李世民茅塞顿开。这个人说:
陛下不失为慈父,太子得尽天年,则善矣!(《资治通鉴》)
他的意思是说:陛下如果不以皇帝的身份处理此事,而是以“慈父”的身份处理,就简单了。只需要饶李承乾一命,让他享受自然的寿命,则不失为一种处理办法。
这位七品小吏名叫来济,他的父亲曾是隋朝名将来护儿,当时的官职是通事舍人,这个职位主要是负责整理朝廷内的诏令等,本来李世民和朝廷重臣议事,轮不到来济插嘴,但来济看到这些宰相们不知如何处理此事,就大胆地说了自己的看法。
来济说完话后,立即被那些大臣们投来赞赏的目光,李世民也觉得这是目前能提出的最佳方案了。以慈父的身份处理李承乾,既保全了儿子,又不会在历史上留下骂名。
此事过后,李世民升来济为考公员外郎(从五品),相当于给来济连升三级。
事实证明,来济的确是一位人才,在唐高宗年间,来济凭借自己的才能屡受重用,最后当上了中书令,成为唐朝著名的宰相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81128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